閑話商業模式,告訴你各行業賺錢的秘密
樓下老王賣燒烤,進貨3元,5元賣出去賺2元差價。
隔壁陳姨退休了,在路邊擺攤給人剪頭發,一次10元。
陳姨女兒小花,國外留學回來,開了個公眾號介紹留學知識,訂閱的人多了接軟文廣告,一次200元。
陳姨丈夫大明,擁有3套房子,把房子出租出去靠租金賺錢。
某公關公司,接公司的推廣生意,10萬訂單,5萬發給各社區KOL發文,剩下5萬自己落袋。
地產中介公司,業務員給客戶介紹房子,靠收取房子成交價的1-2%賺錢;
獵頭公司,推薦人才給客戶公司,靠收取人才年薪15-25%賺錢。
某直播公司,用戶量數十萬,用戶打賞給主播的錢,公司跟主播三七分。
某音樂APP公司,DAU上千萬,靠歌手的付費專輯分成賺錢、靠banner圖給其他公司導流量賺錢、靠導用戶給旗下直播平臺然后靠用戶打賞賺錢。
某知識社區,靠橫幅廣告賺錢、靠跟KOL的在線live分成賺錢、靠賣電子書賺錢。
另一知識社區,靠出版用戶的書版稅分成賺錢、靠KOL的付費回答分成賺錢。
某搜索引擎公司,靠搜索結果競價排名賺錢,擁有某系醫院這樣的客戶。
短視頻公司,用個性化推薦和無腦操作吸引用戶,靠其他公司的廣告視頻植入賺錢。
薛之謙,微博寫段子,將自己粉絲導流到自己淘寶皇冠店賺錢。
關曉彤,家里關系硬,片約接到手軟靠片酬賺錢,后來炒作戀情,名氣更上一層樓靠接大品牌公司廣告賺錢。
某p2p下載公司,炒作其虛擬貨幣會升值,告訴消費者你用你的閑置帶寬可以賺我的虛擬貨幣,然后賣硬件給消費者賺錢,同時利用消費者的閑置帶寬,賣CDN服務給其他企業賺錢。
某手機公司,花大錢請遍國內所有流量小鮮肉打廣告,然后高價賣手機給小鮮肉的粉絲們賺錢。
房地產公司,利用政府關系低價拿地,炒作房價,利用國人焦慮心理賣房賺錢。
教育培訓公司,借國家教育資源稀缺普遍大班教學的空檔,打1對1定制化教育的招牌,高價賣課程賺錢。
還是教育公司,利用國人名校唯上的心理,高價招清北應屆生當老師,高價賣課程賺錢。
還是教育公司,做社區,表面上讓家長溝通更順暢,信息更透明,實則暗中煽動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心理,導用戶給旗下教育培訓公司賺錢。
某茶,雇人排長龍,構建一種我的茶世上最好喝,大家排幾個小時隊來喝我的茶的假象,利用消費者從眾和發朋友圈的炫耀心理賣茶賺錢。
某電商,與某互聯網公司合作獲取流量,利用群眾貪小便宜心理,用拼團分享的方式傳播,賣低價甚至偽劣產品賺錢。
某培訓公司,靠老板嘴炮牛逼吸引信眾,炒作知識焦慮,高價賣書賣付費課程賺錢。
直銷公司,利用老年人需要被認可的心理及大量閑置時間,靠層層拉人頭收會費賺錢。
莆田系醫院,利用前幾年的韓流,趁顏值經濟的火爆,賣整容手術賺錢。
視頻公司,利用國家版權的收緊,大肆采購電影電視劇版權,賣VIP會員給消費者賺錢。
CDN公司,利用直播視頻行業的火爆,靠直播視頻不卡頓的賣點,賣CDN服務給視頻公司賺錢。
互聯網巨頭,利用服務器數量優勢和龐大的資金,低價賣CDN服務,擠壓其他CDN公司,最后靠云服務賺錢。
打車公司,靠資本優勢,前期補貼司機端和用戶端積累用戶,后期合并后壟斷,靠漲價賺錢。
某論壇,利用現下年輕人戀愛焦慮,鼓吹所謂的“泡學”,高價賣線下泡學課程賺錢。
還是某論壇,泡學收割單身年輕人,積累資本后開發APP吸引婚后男女,靠賣解決兩性矛盾的咨詢服務賺錢。
招聘公司,掛靠企業職位吸引應聘者,利用應聘者資源吸引企業,靠收企業職位發布費賺錢,靠給企業主動推薦應聘者的獵頭服務賺錢,靠外包企業的校園招聘服務賺錢。
某O2O公司,利用線上訂票和訂位的便捷優勢吸引用戶,用戶多了,跟電影發行方合作宣傳炒作電影,靠電影分成賺錢。
石頭公司,靠跟愛情捆綁,磚石恒久遠,一顆永流傳,全世界收割智商稅賺錢。
A片公司,靠人類生殖本能和一夫一妻制等約束的矛盾,賣不違背道德倫理的虛擬體驗賺錢。
保險公司,利用中產階級的健康焦慮,靠保費>賠付的差額賺錢。
老人院,利用國內人口逐步老齡化的龐大用戶群,以及空巢老人無人照顧的空擋,賣老人住宿護理服務賺錢。
月子會所,利用媒體鼓吹造成的婆媳關系惡化,宣傳月子期婆媳隔離的好處,賣產后婦女住宿護理服務賺錢。
某互聯網公司,把線下的溝通社交生態搬到線上,成功把國人線下社交的時間移到了線上,成功讓更多的陌生人社交替代原先的熟人社交,積累幾億用戶后,把用戶稱為“流量”,把流量導哪哪賺錢,導到游戲上靠付費裝備賺錢,導到應用商店上靠APP合作分發賺錢,導到電商上賣貨分成賺錢,導到視頻網站上靠付費會員賺錢。
某流氓插件公司,洗白后靠免費給用戶卸載流氓插件的賣點吸引用戶,靠鼓吹互聯網充滿危險讓用戶不敢卸載,靠出了名難卸載留住用戶,靠捆綁安裝的瀏覽器篡改用戶首頁,在首頁放置廣告賺錢,靠捆綁的應用商店合作分發APP賺錢。
某頁游公司,靠演技派明星和傻bi廣告詞制造反差萌,引發自來水傳播積累用戶,然后靠賣vip會員、付費裝備大大賺錢。
超市,大規模進貨降低采購價,靠低價吸引消費者賺錢。
便利店,占領大型超市進不去的地段,靠便捷吸引消費者賺錢。
電商,利用物流配送節省門店租賃費,靠更便捷吸引消費者賺錢。
物流配送公司,利用電商崛起帶來的巨大需求,靠配送費賺錢。
共享單車公司,利用地鐵到目的地的短距離交通的空白,用健康出行吸引用戶,用補貼積累用戶,靠單車租賃費賺錢。
區塊鏈公司,目前主要靠發行虛擬幣收妄想一夜暴富人的智商稅賺錢,未來就不一定。
木材行業資訊brand information
相關新聞Related cases

警惕這些上癮的行為,正在毀掉這屆成年人
- 2020-03-14商業營銷?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立于不敗之地...
- 2020-02-22如何提升員工積極的工作心態...
- 2019-11-27加盟防腐木店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...
- 2019-11-21九合施工團隊告訴你防腐處理的重要性...
- 2019-11-10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任務...
- 2019-11-10什么是企業文化,認識企業文化重要性是什么?...
- 2020-03-15銷售?什么樣的銷售算厲害?...
- 2019-11-26木材企業品牌推廣的策略有哪些?...